无知,非福也
- 通过 Peter Crona & Flora Crona
- December 17, 2020
- 指南手册
Ella,一名9岁女孩于7年前不幸逝世。最近有结论称是空气污染造成的,发生地并不在中国、印度或者巴基斯坦,而是在伦敦的东南部。 根据文献[1]得知,尽管Ella和妈妈生活在污染极其严重的地区,Ella还患有哮喘,然而Ella的妈妈却从没有被普及到有关空气污染危害性的信息。如果她能了解到相关信息,那她必然会为此采取措施,也许Ella现在仍然活蹦乱跳着。
事实上,从没有相关新闻报道过空气污染的危害性,尤其是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例如哮喘。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将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同时列入2019十大全球健康危害源列表中[2]。全球行动计划启动了一项调查[3],该调查表明人们确实想要了解空气污染的信息,但是大多数人却不知道从哪里获取建议和信息。
开通BabyFriendlyAir网站的主要动力之一就是去间接地帮助人们,拯救生命。从其他各方面如SmartAirFilters受到启发,我们希望给予那些真真切切受到空气污染危害的却又没什么特权的人们有关空气污染危害性的意识并提供有用的信息[4]。正如Ella妈妈所说,如果她能事先知道相关信息,她一定会采取行动。 我们相信世界各地有许多这样想法的人。
空气污染的危害性
其实有许多文章在讨论空气污染的危害性。Damian Carrington在文献[5]中清晰地概述了空气污染是如何危害你身体里的每一个器官,如你的大脑,皮肤或者生育能力。另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阐述了[6]在婴幼儿出生前,空气污染又是如何危害婴幼儿的大脑发育。文献[7]中,则讨论了空气污染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破坏作用。
伯克利地球为了使空气污染更具象化,试图通过计算方式将其转化为吸烟数[8],即每天吸入PM2.5细颗粒物22mcg/m³,便等同于被迫吸了一支烟,当然这只是一个估量。但是根据计算模式,同理可得,北京空气污染最严重的那天,可预估为被动吸烟数约25支。在欧盟,每天被动吸烟数的平均值控制在1.6支。如果你本身就是吸烟一族,也许会觉得每天吸2支烟都不到,这并没有什么。然而我们需要意识到,那些并不想被动吸烟的群体,如儿童,婴幼儿以及患有呼系统疾病的人,都不得不被迫吸入这些污染物。
保护你(们)自己
当你了解地越多,自然地你便可以做出更好的决策。室外空气污染物的数量是相对复杂的,这取决于很多因素,因此结论也会有所不同。如果你知道哪些天的室外空气污染最为严重,则可以通过减少户外活动时间,避免非必要的户外运动,及关闭窗户来减少在空气污染物里的暴露量,正如同当你遭遇火灾时所被建议的那样。
我们建议在手机上安装一个应用程序。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政府都在测量空气污染指数并通告测量结果,因而有许多应用程序会收集这些数据,并让每个应用程序的用户能够轻易访问获悉。
在众多应用程序中,强烈推荐IQAir AG的Air Quality|AirVisual,它适用于安卓和iOS系统。如下图1,我在我的主屏幕上添加了一个小部件,以便在空气污染特别严重的时候得到通知。这个小部件会根据我的地理位置来显示该区域的空气质量,而相关数据则来自离该区域最近的空气质量监测站。
如果你使用的是iPhone手机,那iPhone自带的天气应用程序也会显示空气质量。
通过下图2为例,来说明一下该如何利用空气质量数据,从而减少在空气污染物里的暴露情况。图2显示了上海近30天的空气污染指数。
如图显示,12月12日是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一天,所以需要格外小心,应尽可能减少室外暴露时间。为了更好地说明污染情况,请参考下列的估算值(估算值基于文献[9]中的线性回归参数以及文献[10]中的与PM2.5数值增长相关的IQ值)
-
不采取任何措施:
30天内在PM2.5污染物颗粒里的平均暴露值: 38.43mcg/m3
等同于被迫吸烟总量: 52.4支
相比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避免了IQ值下降指数: 0
-
于12月12日那天,待在室内,并使用空气净化器:
30天内在PM2.5污染物颗粒里的平均暴露值: 34.55mcg/m3
等同于被迫吸烟总量: 47.12支
相比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避免了IQ值下降指数: 2.11
-
于12月10日至12月13日那几天,待在室内,并使用空气净化器:
30天内在PM2.5污染物颗粒里的平均暴露值: 29.12mcg/m3
等同于被迫吸烟总量: 39.71支
相比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避免了IQ值下降指数: 5.08
-
于12月12日那天,待在室内,未使用空气净化器:
30天内在PM2.5污染物颗粒里的平均暴露值: 37.01mcg/m3
等同于被迫吸烟总量: 50.47支
相比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避免了IQ值下降指数: 0.77
-
于12月10日至12月13日那几天,待在室内,未使用空气净化器:
30天内在PM2.5污染物颗粒里的平均暴露值: 36.19mcg/m3
等同于被迫吸烟总量: 49.35支
相比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避免了IQ值下降指数: 1.22
根据上述情况,如果你有空气净化器(那你的通风设备中很有可能已经安装了过滤器),在污染最严重的那天,待在家的决定,可以使你每个月的被迫吸烟数减少5支左右;在污染最严重的4天里,待在家的决定,可以使你每个月的被迫吸烟数减少13支左右。即使没有空气净化器,你的决定同样可以为你自己和你的家人带来不同的影响。要知道1支烟对于一个婴幼儿或者孕妇而言都是过多的,因此减少在空气污染严重时的暴露量其实是很重要的。
当然,这些只是粗略地估计,只为使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因为在上述情况下,我们假设你整天都待在室内,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同样地,我们假设你在污染严重的几天里整天都处在室外,也是几乎不太可能,因此这些预估值都是在极端情况下的结论。然而,从长远角度来看,仅少量地减少在空气污染严重时的暴露量,叠加后的总和也是随之增加的。
考虑到空气污染对于IQ值下降的影响,那么减少在空气污染严重时的长期暴露量导致IQ值下降值叠加后总和的增长情况也是相同的。例如,每个月避免在污染最为严重的那几天外出,那么如同上述情况下,可以大幅度降低在空气污染物里的暴露量。此外,还有着眼于空气污染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因此,如若你不属于青少年人群或者你没有青少年期的孩子,那么这暂时可能与你并不相关。不过,我们推荐你阅览文献[10]以及相关联的研究,从而更好地了解空气污染对青少年IQ智力的影响。
我们所设定的这种假设,即在空气污染物里的暴露平均值至关重要,而实际上,短期暴露在非常严重的空气污染值下可能更有危害性。
虽然做了如此多简化且非完全实际的假设,但重要的一点是,只要在污染严重的那些天里格外小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空气污染物里的暴露量就会受到显著的影响。
室内空气污染
室内空气污染经常会被人们忽视,全球行动计划的调查[3]曾显示,32%的人认为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没有影响,仅有36%的人认为室内空气污染会有中度或者重度危害。然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得知[11],有430万人的死亡归因于室内空气污染。
有理由相信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来自室外,但[12]研究了污染来源后发现,在哥本哈根的家庭中,有70%的超细污染颗粒物来自室内,尤其来自烹饪和蜡烛。其所含超细污染颗粒物总量几乎与北京相同,然而在北京,这70%的超细污染颗粒物则来自室外。
这一现象足以表明即使住在空气环境良好的地区,有意识地察觉室内空气污染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此,提供一些减少在室内空气污染物里暴露量的策略:
- 确保通风良好,例如,确保供气和排气孔畅通,且过滤器已清洁或者根据维护准则进行了更换。
- 确保烹饪用排风扇性能良好,并在烹饪时开启排风扇。通常,油烟机里会有一个过滤器,如果你的排风扇未能将油烟引到室外,则必须更换为碳过滤器,并且每年更新1次或者2次。因此,尽可能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对你影响的最直接举措就是参阅排气扇手册并维护烹饪排气扇,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 当室内空气污染非常严重时,请打开窗户。例如,当你在高温烹饪时(如高温煎炸培根)、点蜡烛时、或者其他类似的需要燃烧的情况下。同时请注意,即使采取开窗来减少室内污染,也需要在室内室外的空气污染情况之间取得平衡,即使烹饪时(有燃烟的情况),室内空气PM2.5细颗粒物指数通常不会高于几百mcg/m3。除去室外污染极其严重的情况下,通常打开窗户来减少室内空气污染仍是有效的。
- 避免室内燃烟,例如蜡烛。时不时地点一根蜡烛并不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但是如果你习惯性地天天点蜡烛,那就需要重新考量是否存在室内污染的情况,尤其在家有孕妇和婴幼儿的前提下。
- 购买空气质量监测仪。空气质量监测仪可以帮助你意识到室内空气污染的状态,例如在你需要引入新鲜空气进室内时候,建议你开窗,或者建议你降低烹饪时产生的PM2.5细颗粒物。
- 购买空气净化器。首先,在室内各区域检测污染物指数,如PM2.5细颗粒物指数,来做出判断是否需要一台运行优越的空气净化器。但一般来说,性能良好的空气净化器对室内空气质量总是有益的。
室外空气污染
如前面所说,在手机里安装如AirQuality|AirVisual的应用程序或者用iOS系统自带的天气应用程序,来了解室外空气污染程度。当你意识到室外空气污染严重时,就会自然地减少待在室外的时间,并且避免过量的室外运动。
Tim Smedley曾写过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通过描述室外污染物测量实验来讲述“存在于我们日常呼吸的空气里的有毒杀手小到看不见”[13]。有趣的是,实验发现行驶通过的汽车数量并不会引起PM2.5细颗粒物数值大幅增长。这个结论与我自己测量的数据结果也相符(在吸烟者聚集的附近,曾测量到PM2.5细颗粒物数值大幅增长)。但是,超细颗粒物数值差异巨大,主要原因是这些颗粒物太过渺小,需要昂贵的专业设备才能精准测量出。
实验数据还显示在汽车车内和公交车车内(可能是非电动的)能监测到超细颗粒物的峰值。另外,还提到了与污染源之间的距离对于污染物数值大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举个例子,从路边到人行道上建筑物的一侧,就这几步的距离对于颗粒物数值计算有着显著的影响,但是对PM2.5细颗粒物数值监测并没有影响。值得重点注意的是,不同于PM2.5细颗粒物,据我们所知,还未设置有关超细颗粒物数值对于健康影响的标准,但文中却提到,污染颗粒物越小,他们所具有的潜在毒性越大。
此外,在文中,还提到如何通过公园散步、森林散步或者避免车流量大的区域来帮助减少在超细颗粒物里的暴露量。但请记住,正如我们从上文了解到的,仅需离开路边几步,就可以显著减少在超细颗粒物里的暴露量。
即使目前尚不清楚超细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据我们目前信息所知),但我们坚信超细颗粒物数量越低,对你和你的宝贝的健康都是一件好事。即使不如我们所想那样,与沿着交通繁忙的道路相比,漫步在公园里或者森林里总是更好的选择。
不必担忧,但注意减少在污染物里的暴露量
最后,我们想要鼓励大家不必太过于担忧。从Ella的事件中,我们所学到的是提高意识更为重要。我们仍然须要生活,吃饭和外出,总而言之,减少在污染物里的暴露量并在允许的情况下选择更安全的替代方式。希望下次在房间里出现燃烟的情况下,你记得开窗通风。或者,下次你可以选择绕道穿过公园散步。当你了解的相关信息越多,许许多多小细节叠加一起,那么你为你自己和你的家人做出明智决定的可能性就越高。
如果你已经患有呼吸道疾病或者担心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我们建议你与你的医生或者你居住地所在的其他官方服务联系。
参考文献
[1] “Ella kissi-debrah death: Air pollution recorded as cause of nine-year-old’s death in first ever case for uk,” Sky News, Dec. 2020, [Online]. Available: https://news.sky.com/story/ella-kissi-debrah-death-air-pollution-recorded-as-cause-of-nine-year-olds-death-in-first-ever-case-for-uk-12164155.
[2] “Ten health issues who will tackle this year.”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nline]. Available: https://www.who.int/news-room/spotlight/ten-threats-to-global-health-in-2019.
[3] “Clean air public insight tracker press release march 2019,” Global Action Plan. Mar. 2019, [Online]. Available: https://www.globalactionplan.org.uk/news/clean-air-public-insight-tracker-press-release-march-2019.
[4] “Air pollution hurts the poorest most,” UN Environment. May 2019, [Online]. Available: https://www.unenvironment.org/news-and-stories/story/air-pollution-hurts-poorest-most.
[5] D. Carrington, “Revealed: Air pollution may be damaging ‘every organ in the body’,” The Guardian, May 2019, [Online]. Available: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ng-interactive/2019/may/17/air-pollution-may-be-damaging-every-organ-and-cell-in-the-body-finds-global-review.
[6] N. Rees, “Danger in the air,” UNICEF South Asia. Jan. 2017, [Online]. Available: https://www.unicef.org/rosa/reports/danger-air.
[7] X.-Q. Jiang, X.-D. Mei, and D. Feng, “Air pollution and chronic airway diseases: What should people know and do?” 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 vol. 8, no. 1, pp. E31–E40, Jan. 2016, doi: 10.3978/j.issn.2072-1439.2015.11.50.
[8] R. A. Muller and E. A. Muller, “Air pollution and cigarette equivalence,” Berkeley Earth. [Online]. Available: http://berkeleyearth.org/archive/air-pollution-and-cigarette-equivalence/.
[9] G. Deng, Z. Li, and J. Gao, “Indoor/outdoor relationship of pm2.5 concentration in typical buildings with and without air cleaning in beijing,” Indoor and Built Environment, vol. 26, Sep. 2015, doi: 10.1177/1420326X15604349.
[10] C. A. Y. Wang Pan AND Tuvblad, “Socioeconomic disparities and sexual dimorphism in neurotoxic effects of ambient fine particles on youth iq: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PLOS ONE, vol. 12, no. 12, pp. 1–15, Dec. 2017, doi: 10.1371/journal.pone.0188731.
[11] “Burden of disease from household air pollution for 201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ar. 2014, [Online]. Available: https://www.who.int/phe/health_topics/outdoorair/databases/FINAL_HAP_AAP_BoD_24March2014.pdf.
[12] G. Bekö et al., “Ultrafine particles: Exposure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 in 56 danish hom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vol. 47, no. 18, pp. 10240–10248, Sep. 2013, doi: 10.1021/es402429h.
[13] T. Smedley, “The toxic killers in our air too small to see,” BBC, Nov. 2019, [Online]. Available: 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191113-the-toxic-killers-in-our-air-too-small-to-see.